明洪武十三年 正月朱元璋以“图谋不轨”罪诛杀左丞相
明洪武十三年(1380)正月,朱元璋以“图谋不轨”罪诛杀左丞相胡惟庸。胡惟庸,安徽定远人,早年随朱元璋起兵,颇受宠信。他历任多职,于洪武十年(1377)晋升左丞相,位居百官之首。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,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,生杀黜陟由己,培植私党,擅权营私。十三年正月,朱元璋以谋反罪名诛杀了胡惟庸、徐宁、涂节等人。为了肃清“逆党”,朱元璋穷追不舍,前后株连杀戮3万余人,其中包括开国功臣李善长等2公、20侯,时间长达10年之久。胡惟庸被杀后,朱元璋废除丞相之职,取消中书省,并规定此后朝廷不得再立丞相,并规定丞相掌管的事务交六部分理,由皇帝直接统领,中央集权由此得到进一步加强。
开国功臣徐达去世
明洪武十八年(1385)二月,明朝大将、开国功臣徐达去世。徐达(1332~1385),字天德,濠州(今安徽凤阳)人。他于元至正十三年(1353)加入朱元璋的部队,在消灭江南群雄时立下赫赫战功。1367年十月,朱元璋任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,率25万大军北伐中原。朱元璋称帝后,徐达任右丞相兼太子太傅。随后,徐达统兵攻克元大都、太原、大同等地,平定陕西,大胜北元之扩廓贴木儿军。洪武五年(1372),徐达又领兵北征沙漠,十四年(1381)再次率汤和等征讨乃儿不花,建立了不朽的功勋。徐达智勇双全,治军严明,一生谦虚谨慎,能与下属共甘苦,故所向无敌。他功勋卓著,不愧为开国第一功臣。朱元璋称赞他:“受命而出,成功而旋,不矜不伐,妇女无所爱,财宝无所取,中正无疵,昭明乎日月,大将军一人而已。”徐达死后,朱元璋曾辍朝以表哀悼,并亲临灵堂祭奠,还追封他为中山王。
罗贯中作《三国演义》
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以史实和传说相结合创作而成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,这是中国历史演义类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,简称《三国演义》。全书共120回,约75万字,描写了东汉灵帝建宁二年(169)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(280)110余年的历史故事,尤其集中于魏、蜀、吴三国的斗争。《三国演义》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。尤其是为人们提供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人物群像。其中诸葛亮的形象最为突出,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智慧的代名词。其他如曹操之奸、刘备之仁、关羽之义、张飞之莽等等,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施耐庵作《水浒传》
元末明初作家施耐庵写成的章回小说《水浒传》是中国英雄传奇中最杰出的作品,也是第一部以民众反抗斗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。它以艺术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、黑暗,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,主要描写北宋末年宋江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、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。尽管小说的结局充满了悲剧气氛,但其讴歌的英雄主义仍是作品最激动人心的地方。《水浒传》的语言是以口语为基础,经过加工提炼而创造的文学语言,其特点是准确、形象、生动、明快,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,大都惟妙惟肖,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,人物语言的性格化达到了很高的水准。
明代官服基本确定
明朝从蒙古贵族手中夺得政权,对整顿和恢复礼仪非常重视。他们废弃了元朝服制,并根据汉族人的习俗,上采周汉,下取唐宋,将服饰制度作了重新规定。这套服制的确定,先后用了约30年的时间,直到洪武二十六年(1393)才基本确定下来。明代文武官员的冠服有朝服、祭服、公服和常服等。对于各种服饰的样式与尺寸,衣料、帽顶、绣样、色彩,乃至鞋履,都有严格的制度规定。也就是说,明代文武官员的服饰是完全受制度与规章的严格约束的,明王朝统治者恰是通过严格控制官员的服制,既显示官序中的高下,又由此进而使封建制度更加合法化,在被统治者心目中更具有神秘感和威慑效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