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兵打仗的原理是敌人如果占据了高地就不要仰攻;敌人如果背靠高
用兵打仗的原理是:敌人如果占据了高地就不要仰攻;敌人如果背靠高地就不要迎击;敌人如果假意败逃就不要追击;敌人有锐气时不要进攻;敌人抛出的诱饵不要吞食;对退归本国的敌军不可阻截;对已被包围的敌人,应给他们留下一个缺口,以避免其负隅顽抗;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逼迫。这些就是用兵打仗的原理。
九变篇
在《孙子兵法》十三篇中,《九变》是内容编排得较为混乱的一篇。此篇的篇题,以及篇中“五利”等词语,由于作者语焉不详,注释者难免聚讼纷纭。围绕着篇题“九变”,长期以来主要形成了以下五种意见:
第一种是“五变”说,以梅尧臣、张预等为代表。曹操在本篇“虽知五利,不能得人之用”的后面,注曰:“谓下五事也。‘九变’一曰‘五变’。”张预曰:“曹公言‘下五事’为五利者,谓‘九变’之下五事也,非谓‘杂于利害’以下五事也。”认为“九变”实为“五变”,指的是本篇开头“圮地无舍,衢地交合,绝地无留,围地则谋,死地则战”五句,意谓军队在以上五种地形下机变灵活的作战原则。
第二种是“九变”说,以李筌、贾林、何廷锡为代表。贾林在“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,知用兵矣”的后面,注曰:“九变,上九事。将帅之任机权,遇势则变,因利则制,不拘常道,然后得其通变之利。变之则九,数之则十。故君命不在常变例也。”认为“九变”指的是“圮地无舍,衢地交合,绝地无留,围地则谋,死地则战,途有所不由,军有所不击,城有所不攻,地有所不争”九事,“君命有所不受”一句不在“九变”之列。《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》的整理者亦支持此说。汉简有佚篇《四变》,整理者认为该篇“在解释‘途有所不由’等四句以后说:‘君令有所不行者,君令有反此四变者,则弗行也。’据此,九变当指‘圮地无舍’至‘地有所不争’九事而言。”
第三种是“错简”说,以张贲、刘寅、赵本学为代表。他们认为《军争篇》与本篇“简编错乱”,《军争篇》的末尾“高陵勿向,背丘勿逆,佯北勿从,锐卒勿攻,饵兵勿食,归师勿遏,围师必阙,穷寇勿迫”八句,与本篇开头“圮地无舍”一句,句型相近,原本蝉联一体,却被割裂措置。“高陵勿向”八句与“圮地无舍”一句合在一起,即为“九变”。
第四种是“泛指”说,以郭化若、杨丙安为代表。郭化若说:“本篇讲各种特殊情况的机断措施。‘九’泛指多,‘变’指不按正常原则处置。”
第五种是“九地之变”说,以李零为代表。他指出:“今按‘九变’实即《九地》‘九地之变’。”“我有一种怀疑,《九地》可能是《孙子》各篇大体编定后,最后剩下来的材料,整理工作有点差,因此结构松散,前后重复。《九变》又是从《九地》分出来的一部分。”
如果本篇文字确实源自《九地篇》,那么“九变”应该指的是兵家在熟知各种地形的前提下,机动灵活地变换战法以战胜敌人。本篇的第二段有言:“将通于九变之利者,知用兵矣;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,虽知地形,不能得地之利矣。”只有通晓“九变”原则的好处,才算懂得用兵。
战术原则运用得当,便能实现既定的利益诉求。在追求战争利益的过程中,如果一味求“利”而不知“害”,便会导致亡国丧家的危险。本篇第三段提出了“智者之虑,必杂于利害”的观点,要求战争决策者辩证地看待“利”与“害”,不仅做到两者兼顾,还要能够化害为利,始终掌握战争的主导权。本篇最后一段概括了军事将领有可能存在的“五危”,即五种致命的缺陷。“五危”是“兵家之灾”,能导致“覆军杀将”的恶果。显然,只有了解“五危”,军事将领才能更好地领悟《计篇》中的“智”、“信”、“仁”、“勇”、“严”等各项标准的丰富内涵。
孙子曰:凡用兵之法,将受命于君,合军聚众。圮地无舍,衢地交合,绝地无留,围地则谋,死地则战,途有所不由,军有所不击,城有所不攻,地有所不争,君命有所不受。
凡用兵之法,将受命于君,合军聚众:按,此三句与《军争篇》开篇三句相同。刘寅曰:“张贲注以上篇‘高陵勿向’以下八句通此篇‘绝地无留’一句共为九变,甚是有理。”赵本学引刘寅曰:“愚自十八九岁先人授读张贲刊定注板,则以上篇‘高陵勿向’一段八句,通此篇‘绝地勿留’一句,共为九变。其‘圮地无舍,衢地合交,围地则谋,死地则战’四句为《九地篇》文,断为错简,甚为有理。”赵氏认为:“然愚犹以为‘将受命于君,合军聚众’九字,盖亦误因上篇之文而重出也,今只截自上篇‘高陵勿向,背丘勿逆,佯北勿从,锐卒勿攻,饵兵勿食,归师勿遏,围师必缺,穷寇勿迫’八句,以合于‘绝地勿留’一句为九变,只为全文更尤简净,其此篇‘将受命于君,合军聚众’,凡九字归诸《军争篇》下,四句归诸《九地篇》,则孙子之书无一言之不足,亦无一言之有余矣。”李零说:“《九变》篇的这段文字有问题,不是重出,就是残缺。”
圮地无舍:按,孙子对“圮地”的认识亦见于《九地篇》。该篇曰:“山林、险阻、沮泽,凡难行之道者,为圮地。”“圮地则行。”张预曰:“以其无所依,故不可舍止。”圮地,指难以行走的地区。舍,止,这里指宿营。
衢地交合:按,孙子对“衢地”的认识亦见于《九地篇》。该篇曰:“衢地则合交。”“诸侯之地三属,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,为衢地。”“四达者,衢地也。”曹操曰:“结诸侯也。”梅尧臣曰:“夫四通之地,与旁国相通,当结其交也。”顾福棠曰:“衢地合交者,《九地篇》云:‘四达者,衢地也。’盖四达之地邻交我则助我,邻交敌则助敌,何以不曰邻而曰交?盖本与我和好之国也。但四达之地,非止一邻,四邻相错,吾当悉与之交,故曰合交。”朱军说:“现在,大国对于处于战略位置的小国、岛国,凡能以军事控制的,就控制它;凡能施加政治影响的,就影响它;凡能以军援、经援拉拢的,就拉拢它。就是利用各种手段交结同盟者。直布罗陀、苏伊士运河、马六甲海峡、巴士海峡、巴拿马运河,都具有衢地的性质。”衢地,指四通八达之地。交和,指结交诸侯。
- 理性的看待降薪和失业[图]
- 代替领导去开会需要注意些什么?[图]
- 市场营销是干什么的[图]
- 年末加个薪是名正言顺的?未必![图]
- 「劳动法规」三方协议是什么?[图]
- vj是什么职业[图]
- 项目副经理职责有哪些[图]
- 直播带货行业发展趋势,究竟是怎样的?[图]
- 巴戟天治疗药物饮食偏误详细[图]
- 淡豆丰到底能告诉我怎么选择淡豆丰吗?[图]